【大會主題報告】一聲入耳萬事空 |茅毅原創:茅毅 摘要:生活與藝術 本文為茅毅老師在第12屆全國心理分析與沙盤遊戲大會暨中國社會心理學會心理分析與中國文化專委會2021年會上所做大會主題報告:“生活與藝術:一聲入耳萬事空”。 茅毅 古琴演奏家 古琴之廣陵派和諸城派傳人 中國古琴學會理事 鈴木大拙在《禪宗講座》中說:“我們卻生來都是生活的藝術家,而不知道自己是如此。我們大部分人都失於成為這樣的藝術家”,“禪的真理是一種把單調乏味的生活,索然的平凡的生命,變成為一種藝術的、充滿真實內在創造的真理。”用生命去創造一種藝術的、美好的生活,就是廣義的立美、審美。歷史上多少仁人志士都是生活的藝術家。 在這個意義上說,人生哲學就應該被看作是廣義的美學。人生的理想,就是藝術中狹義的立美、審美理想的基礎。
禪宗所要求的就是從“焦慮”中解脫出來的“泰然”的生活。而生活在“焦慮”之中,是人類歷史上一直未能解決的老問題。人一直生活在人與自然的矛盾、人與人的矛盾之中,矛盾得不到解決的壓力就形成“焦慮”。而“泰然的生活,就是人與自然和諧、人與人和諧的生活。創造泰然的生活的活動就是廣義的立美、審美活動。 鈴木大拙談到梭羅(Thoreau)和歌德等藝術家時,說道:“他們認識自然,正是因為他們能夠用自己的生命去過它(按指自然)的生活。”就是說,他們是與自然、與人類和諧相處的,在他們的藝術中,他們實踐著自己的人生理想。 對這一看法,應該理解為:藝術也就是一種生活,人們也過著藝術的生活,就如同也過著科學的生活一樣。藝術這種生活,不但是藝術家的生活,也是人類的一種生活。藝術是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生活則是一個整體。藝術並不在生活之外,它就在生活之中。人們說,“藝術是現實生活的反映。”這不過是說,從藝術這一狹義的生活之中,可以看到這一狹義的生活與廣義之間的有機聯繫。換言之,從藝術中看到整個現實生活留下的烙印。 音樂意境類型 受禪宗影響的專業音樂創作,主要留存於古琴音樂及其他一些傳統器樂音樂之中。人們習慣性用“清、微、淡、遠”來概括其意境特徵。 “清”指清晰、清純、音色淨而不濁。“微”指細膩精緻。“淡”指恬淡自然。“遠”指意境幽遠,象外有象,意外有意。這一切都與“二而不二”的思維方式密切相關。追求帶有虛幻、空靈色彩的真空、妙有境界。感情色彩淡泊,具有超脫於狹義的社會功利性的特徵。
歷史上很多琴家都有禪學修養。古琴音樂的行為方式也與參禪存在聯繫。古琴音樂主要是自娛性的音樂(不排除他娛性),集創作、演奏、欣賞於一身。彈琴有利於身體健康,古琴家講究澄心調息,很接近氣功。 所有學問,無論是哲學、或是藝術,都離不開精、氣、神。不懂這三個字,就不明白中國文化。如果你試圖用物理指標來解釋中國的中醫學,也是不懂中國文化,當然我們也可以借鑒,但不能本末倒置。 中國文化講的精、氣、神當中最重要的是“氣”,中國的哲學是“元氣論”的哲學。“氣”與藝術的聯繫也是很緊密的,“以氣韻求其畫,則形似在其間矣”(張彥遠語)“若一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氣也者,虛而待物者”(莊子語)。 釋:靜下心來摒除雜念,使自己的思想意識逐漸歸於一處,專注一心。同時要調整呼吸,使自己的呼吸由快及慢,由淺入深,那時侯就不用耳去聽,該用心去體會了。進而加深修煉,雜念全無,這時已達到心息相依的地步,那時候用心也聽不到了,該用氣去感應了。 耳朵的功能只能聽到有聲之音,心的功能也只能感受到外界的有形之物。而氣是空明的、虛無的,但又是無所不在的,它能容納一切。當修煉進入高深層次時,大腦思維也進入了一種極靜的狀態。漸入混沌之境,神氣合一,心中寂然,此時人與天合,真性畢露,似乎進入一種空明的世界,這時“道”自然與你相合。這就是虛,就是心齋。 此為心齋。心齋,代表你的心像吃素一樣,不要想葷的事情。如何才是心齋?莊子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為例: 有一個工匠很會雕刻,他刻的人與真人完全一樣。君王看了嚇一跳,問他:怎麼能刻得那麼逼真呢?答:我開始刻時,一定要先守齋,三天後,心裏就不會想“慶賞爵祿”,就是說不去想會得到什麼賞賜,或者別人會不會給我一個官做?守齋五天這後就不敢想“非譽巧拙”,就是想別人會不會稱讚,說我技巧高呢?七天之後,就忘記了自己有四肢五官了。
所以說,真正地道的中國藝術就是以氣韻求這個物象,而非顛倒。西方的寫實繪畫是以物體的形狀來求氣韻,而我們是要培養出一股“浩然之氣”,隨意點染,便讓人覺得這幾筆非常不得了。 中國的養生學就是內壯。戰國時期的《行氣玉佩銘》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氣功功法文獻資料。古琴藝術的表現,就中國傳統來說都是遵循陰陽動靜的道理的。假若道是體,陰陽就是它的用。 人們總是以自己的經驗判斷事物,但卻是很有限的。道家對內功的強調就是要練內功、內氣的。用後天返還先天,口鼻呼吸是後天呼吸,丹田那個胎元的呼吸是先天呼吸,這就是培元固本。由一種有形的方法鍛煉進入到所謂的“入定”,也就是通過一種有效的訓練達到一種無為的狀態。中國道家養生理念認為動靜之間以靜為主。儒家也說過“仁者樂山,靜者樂水”,仁厚的人長壽。
這又說到“心”了,之前說的精、氣、神是物質及功能,現在所談的是道德,其實也就是做人。如果你常做惡事,一定是損壽的。孔子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所以,無論中國的藝術文化還是養生之學,一定是修德行。要明白什麼是“道”,然後守住它,就是“德”。德,即是得。我所說的這些並不是簡單勸人向善,而是強調要對自己負責。如果你不養心不道德,那一般不會長壽。即便長壽,也不會心安。 其實每一個生命體,只要你心存一點善,美就在你身上。所謂的古琴藝術家在那裏賣弄,即便他的技法很好,但我仍然覺得他很偽善。哪怕是一個不怎麼精通古琴的人,如果他樸素的表達他的真情實感,我都覺得是很美的。 歐陽修學琴,疾病不治而愈的事為古琴界所熟知。“予嘗有幽憂之疾,退而閒居,不能治也。既而學琴於友人孫道滋,受宮聲數引,久而樂之,不知疾之在體也。”(宋·歐陽修《送楊直序》)更重要的是通過音樂修心養性,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一種帶有參禪意味的音樂活動。
就在樂音運動的物質形式中,體現著意味。意味層次的多少,並非一律相同,這要看作品的具體情況而定。 一、物象資訊的層次:樂音的緩慢的速度、延長的時值、透明而似乎飄向遠方的泛音音色,在《平沙落雁》中傳達著大漠長空的資訊,旋律與節奏型的均衡性,同態於雁陣的有序運動;《風雷引》中樂音運動造成的風聲、雨聲、雷聲;《樵歌》中的號子、伐木聲;《搗衣》中的敲擊石砧聲等等,都是“有”中包含著的“無”——音樂運動的物質形式透露出的意味。猶如雲霧中偶爾出現的一鱗半爪,隱隱約約、朦朦朧朧、似有似無,營造出一種可啟示聯想卻視而不可見的抽象運動的動感虛象。 這種模仿性的,與物象運動同態的、暗示所指的東西,固然也是一種意味,卻屬於比較淺的題材層次,而非音樂意境中所必不可少的最帶本質性的內容。在許多古琴音樂作品中,就極少這些東西,即使有,也不是如此明顯,而比較含蓄。
二、思想情感狀態的層次:在此類意境模式中,感情狀態的一般特點是:冷靜、平和、清淡,含蓄內在,鎮定自若,所謂“八風【四順四逆】(利、衰、毀、譽、稱、譏、苦、樂)不能動”(《永嘉集》原文“安耐毀譽,八風不動”),(也就是說,應當修養到遇八風中的任何一風時,情緒都不為所動,這就是八風不動。)榮辱不驚。感情受到理性的嚴格控制。 正如,“無情非佛”《頓悟入道要門論》:“若無情是佛者,活人應不如死人”。“今言無情者,無凡情,非無聖情也”強調的是“無凡情非無聖情”。 儒家亦有此觀點,如孟子言“親親而仁民, 仁民而愛物”。如果我們把“有情、無情”理解作“接近、吸引”與“疏遠、排斥”之分(心理學 中對“感情”正是這樣理解的),禪宗追求的是人與人融洽,人與自然融洽,融洽到合一的程度,這正是“道是無情卻有情”。 禪宗的“平等”與西方的“博愛”觀念相近。講愛,就是請情。有人說,這個“我”,不是“小我”,而是“大我”。說得不錯。禪宗的“我”的確是大我,他把全人類甚至自然界都看成與我一體。所以才會有如來佛“以身飼虎”的傳說。 滲透在哲學思考中的體驗就蘊含著包容四海的博大關懷。諸如《梅花三弄》那潔身自好的君子之風;《離騷》那充斥宇宙的浩然正氣;《風雷引》那除舊佈新,蕩滌污濁的願望、要求變革和呼喚新的時代的志士情懷;《流水》那寬闊的歷史感,那對大自然無窮創造力的謳歌,對涓涓細流與長江大河在本質上的統一性和有限的人生與無限的未來的統一性的深刻洞察,那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有機的世界觀,無不浸潤著雋永的意味,閃爍著文化的光輝。
三、精神氣質的層次:不同的意境概括地體現著不同生命體驗。因而,對於任何音樂作品來說,這都是一個不可缺少的必然存在的層次。大至整體,小至每一個音,在音樂的“筆墨”的控制揮灑之間,都躍動著生命的脈搏和活潑的精神。 或樸實無華的風度中蘊藏著聰穎智慧。或太極拳中推手內含著摧枯拉朽的力量。或穩重、泰然、寬容大度,帶著漫長浩渺的歷史感。或善良淳樸,吐納造化,厚道而樂天。或如涓涓細流禮贊滋潤生命之源泉。或似狂濤巨浪一往無前氣魄雄偉。或詼諧風趣淩亂其表、有序其中,躍動著對自由的執著。或以八度和雙八度和應的博大氣勢挾帶風雷的筆鋒。或以空虛靈動的泛音自由翱翔,通向那無邊遙遠的探索。 四、“形式美”即反映智慧、才能和勞動態度的層次:在中觀世界,音樂運動出乎人們的意料卻又滿足人們的期待的巧妙趣味,就已經體現出藝術家的創造才能。在微觀世界的另一重無限中,中觀世界的每一個音,都成為微觀世界的一支微型的旋律,它就是“韻”。每一個音的音頭、音腹、音尾,都以獨特的簡繁無常凝成捕捉不盡的滋味。 在這裏我們才發現了鬆散外表下的精緻細密、高難度技巧和高速運動:平靜水面上隱伏著風暴式的漩渦急流,它沒有片刻停息。音、韻之音卻又出沒往還無跡可求。鋼琴上奏出的音,沒有這種“韻”,它是平直的一條橫線,音與音之間呈現的“臺階”式的90度角的線段的連續,在古琴音樂中,整首作品就是一條盤旋遊繞沒有棱角的弧線,一條東方式的“龍”,它飛舞靈動,生氣蓬勃,不可思議。 欣賞這一類音樂,很像欣賞草書,在審美過程中,對於字義的掌握,並不是主要的事情,主要引人入勝的是那充滿活力的生命、人格的精神、卓絕的工夫和橫溢的才華。這是人類精神創造的奇跡,給這個世界增添了一種原來沒有的東西,沒有形象的人類精神,取得了樂音運動的美好形式。機械的物質聲音被藝術家賦予了人的生命體驗。
真正雅的藝術,從開始第一個字成為一條之准,一行成為一篇之准,最後收尾,前後統一,氣脈相貫,因此叫做“一筆書”。琴亦然“篇中有度,句中有侯,字中有肯”(徐青山語),從第一個樂音開始就有了標準,一氣呵成,而且,古琴藝術是生命的一次性消費,從第一個音到最後完成全曲,生命那一段過程就展現出來了,無法保存。 所以在古代,古琴藝術的地位比書、畫要高很多。古琴音樂可以直接地表達你生命的本質。從某種層面上說,古琴藝術是不能被模仿的。至今我沒發現有誰能把另一個人的古琴音樂模仿得形和神百分之百的相似。生命的一次性,生命的一個流程,生命的不可逆轉,這就是古琴藝術。 所以,我們傳統意義上的古琴養生就是讓你在任何時候進入到一種所謂的“修道”狀態,必須放鬆,精神集中。當然古代也有瘋狂狀態,如《廣陵散》,所以後世琴家多有批評,因為他缺少了一股中和之氣。
不管是古琴藝術、書法藝術還是繪畫藝術,只要是中國傳統藝術,一定是要有一團平和、中和、悠然的氣息,是讓人安靜而非更躁動,要讓人沉靜而非迷亂。
所有的衝動和激情都要轉換成沉靜的狀態,要“溫良恭儉讓”,讓人感受到你的儒雅,那份自我理性的克制。這一點,儒家與道家小有差別,道家的莊子描繪畫史宋元君時的“解衣盤礴”,旁若無人的狀態,與儒家提倡的謙恭、克制、理性不一樣。所以,我們在彈琴時,要進入自己的一種狀態,可以有個性上的差別,但是“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因此不能過度。 中國文化更重視內求,中國學問之傳統有“內聖”與“外王”,中國功夫之傳統分“內功”與“外功”。一提“陰陽八卦”,人們總說是迷信,其實只是古人的知識體系。一天十二個小時白天,十二個小時黑夜;十二個小時可分六個小時少陰,六個小時少陽。動就是陽,靜就是陰。男就是陽,女就是陰。 所有這此動靜、虛實、開合的原則都在古琴裏。琴弦的柔韌性使得演奏法有不同的指法形態,所以作為一種演奏工具能夠表現出演奏者的生命狀態。 西方心理學家榮格說:“藝術的魅力在於它的神秘性。”藝術家在創作藝術的時候不可能重複性,古琴藝術最體現偶然性這一點,所以它有永恆的魅力,千百年來人們樂此不疲,而其中的陰陽之道就是中國先民一大總結。至中和、天地位,法自然,心身健,平陰陽、抱元一。 空靈飄渺的古琴音樂,讓我們聽到的不是悲壯崇高,不是和雅優美,而是一種沉鬱卻超逸的古雅情懷。王國維說:“古雅之致存於藝術而不存於自然。”(《王國維文學美學論著集》)它是人生境界介於快樂(優美)與沉重(壯美)之間的一個第三狀態。奇古、質樸的美,是超越了時限空間的一種大美,它不取悅於一時,也不迎合於某階層,它是一種痛苦之後的快樂,快樂中的苦澀蒼涼,只有心境“冷”透了又無所謂人間冷暖的“無二無號”的人才可能表達出的生命境界。 如果一個人是深入到中國文化的個中三昧中去,往往都要走過一個絢爛——有為,而複歸於平淡——無為的路程。無妨可以這樣認為,人們的心靈在趨於淨化、平和了。而古琴音樂恰好是在寂靜中求寧謐,在簡約中求永恆,在內心情感的巨大波瀾被歲月平息後,有類於一個哲人,只想用音樂符號表達一種超然不群的哲思——“靜穆的觀照”(宗白華語)罷了。 在這個意義上,我認為古琴音樂純乎是中華民族先人的一種理性昇華與精神淨化的主觀選擇與客觀呈現,在無意間它作為一個樸素幽奇的通道走向了我們。 最後,用明代虞山派古琴大家徐青山先生的話結尾:“太音希聲,古道難複,不以性情中和相遇,而以為是技也,斯愈久愈失其傳矣。” 2024年6月期候選表達性藝術心理分析師申請與考核通知國際表達性藝術分析學會(IAEAA)候選表達性藝術分析師申請與考核通知一、申請IAEAA候選表達性藝術分析師申請者須提交申請函,表明接受IAEAA章程,倫理守則,自願加入成為IAEAA候選表達性藝術分析師。申請者須提交個人簡歷,需要說明自己從事表達性藝術的經歷,所接受的專業訓練(個人分析、實習與督導等)情況。通過審核,符合IAEAA條件者... 2023年12月期候選表達性藝術心理分析師申請與考核通知國際表達性藝術分析學會(IAEAA)候選表達性藝術分析師申請與考核通知一、申請IAEAA候選表達性藝術分析師申請者須提交申請函,表明接受IAEAA章程,倫理守則,自願加入成為IAEAA候選表達性藝術分析師。申請者須提交個人簡歷,需要說明自己從事表達性藝術的經歷,所接受的專業訓練(個人分析、實習與督導等)情況。通過審核,符合IAEAA條件... 2023年6月期候選表達性藝術心理分析師申請與考核通知 國際表達性藝術分析學會(IAEAA) 候選表達性藝術分析師申請與考核通知 一、申請IAEAA候選表達性藝術分析師 申請者須提交申請函,表明接受IAEAA章程,倫理守則,自願加入成為IAEAA候選表達性藝術分析師。 申請者須提交個人簡歷,需要說明自己從事表達性藝術的經歷,所接受的專業訓練(個人分析、實習與督導等)情況。 通過審核,符合I... 國際表達性藝術分析學會(IAEAA)候選表達性藝術心理分析師申請與考核條例 國際表達性藝術分析學會(IAEAA) 候選表達性藝術心理分析師申請與考核條例 一、申請IAEAA候選表達性藝術心理分析師 申請者須提交申請函,表明接受IAEAA章程,倫理守則,自願加入成為IAEAA候選表達性藝術心理分析師。 申請者須提交個人簡歷,需要說明自己從事表達性藝術的經歷,所接受的專業訓練(個人分析、實習與督... 倫理守則Code of Ethics表達性藝術諮詢與分析倫理守則(IAEAA)總則:1. 守則闡明了當前或者未來的表達性藝術分析師需要共同遵守的倫理責任及其性質。2. 守則幫助表達性藝術分析學會建構其使命。3. 在表達性藝術分析師開展專業工作和行動的時候,守則作為一種倫理指南,協助分析師最大程度利用好表達性藝術諮詢與分析,並促進表達性藝術分析學會的發展。4. 守則作為針對表達性藝術分析師倫理... |